好的學校教師能讓人一生幸福

理想學校必得有良師。
因為工作關係,我常常接觸學校生活,也常常思考這類問題。
“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,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,教學的成功和失敗,‘我’是決定性的因素。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,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。身為教師,我具有極大的力量,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,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,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。我能讓人丟臉,也能叫人開心,能傷人,也可以救人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一場危機之惡化或解除,兒童之是否受到感化,全部決定在我。”這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的一段名言。 
這兩位名校長讓她們的每一位教師每天都想想:在學生成長過程中,“我”對他們起什麼樣的決定作用?是讓他們愉快,還是讓他們悲慘?“我”是在製造痛苦,還是啟發靈感?“我”是讓他們丟臉,還是讓他們開心?是在傷人,還是救人?  
俗話說,庸醫殺人,其實庸師也殺人,只不過庸醫殘害的是人的身體,庸師殺的是人的智慧。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:一個天才的孩子,只是因為遇到了一位糟糕的教師,便泯滅了他的天才,從而變成了一個庸人。這也驗證了吉諾特博士的那段話:教學的成功和失敗,“我”是決定性的因素。而教學的對象是人,教育人的事情是不允許失敗的。 
好的教師能讓人一生幸福,不好的教師則能讓人一生痛苦。那麼,理想學校的好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? 
我想,好教師應該非常愛學生,教育就是要有愛心,沒有愛就沒有教育。所謂師德,首先是要有師愛。瀋陽市的一位小學校長告訴我:他們學校一位教師,參加教師考核時成績不大好,但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生,每次統考的成績卻很突出。這是因為這位教師非常愛她的學生,而學生也能從教師的愛中得到激勵、受到鼓舞,激發自覺學習的願望。 
現在的情況是,教師們對好學生都容易產生愛,而對差的學生則很難愛起來。作為一名教師,如果他只是愛一部分學生,而不能夠愛所有的學生,就不能說他是有師德、師愛。所謂師愛,應該是從母愛延伸、擴展開來的一種更高尚的愛。母愛是“天性的”,“義務的,利他的,犧牲的”,是一種“深廣的慈母之愛”,是希望“比自己更強,更健康,更聰明高尚,更幸福”的一種愛。毫無疑問,師愛,也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愛。這種愛應該是廣博、一視同仁的,也是深厚的,不求回報的,應該“愛滿天下”。對好的、中等的、差的學生同樣給予愛。如果教師有偏心,只愛學習好的學生,那是很可怕的。
魯迅曾用鄉下母親分析母愛:鄉下母親在一家人中總是特別照顧比較弱的孩子。她也愛“中用”的兒子,因為這樣的兒子既強壯又有能力,她便放心了,轉而去注意“被侮辱、被損害”的孩子去了。我認為,特別注意、關愛“被侮辱或被損害”的孩子,才是真正的母愛。一個好教師也應該像鄉下母親那樣,不僅愛優秀以及中等的學生,更應該發自內心真誠地愛那些差的、有各種毛病且不大讓人喜歡的學生,並把這種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,使大家都能培育起愛心、善良、樂於助人的高尚美德。否則,教師的偏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孩子,扭曲德育的方向和目標。 
當然,一個好的教師,僅有愛心是不夠的。他還應該勤奮學習、博覽群書,向著學者的方向不懈地努力。他應該是多知、多識、多能的,能舉一反三、旁徵博引,把學生引進一個個令人神往的知識殿堂。如果在體育和藝術領域也能有兩下子,讓學生“佩服”,那就更好了。
此外,教師也要講究教育的方法和藝術。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,好教師要理解孩子,用孩子們能夠和樂於接受的方式教育他們很重要,同時,一定要注意不能直來直去,因為這樣會挫傷孩子的心。一個五年級女孩向一位老教育家講述了她的一個苦惱:她很喜歡班裏一個小男孩,但這個男孩就是不理睬她,問老爺爺該怎麼辦?這位老教育家和藹地對她說了六個字:“別著急,慢慢來。”這個小女孩很高興地走了。這位老教育家說:“我相信這個女孩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,會學著處理這樣的問題,自己處理好問題的。”  
我常想,如果一所學校擁有一批有愛心、有學識,又懂得教育藝術的教師,那麼這樣的學校,大有可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學校。

推薦活動:
您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該是什麼樣的? 請到這個公共論壇來一起討論吧!
這是由台灣的教育媒體台灣立報和康橋實驗雙語高中主辦的哦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dia22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